个人觉得现在对口译的误解非常多,这不仅造成一些年轻人对口译的迷信和盲目崇拜,也经常会让口译译员受到各种委屈。比如说,在交传的过程中,听众中会有一些懂英语的人经常跳出来说:“你有个词没翻出来”,或者说“这个其实应该这样翻”,甚至每当译员说完话,就指正一番。可以说,几乎每个译员都碰到过这种情况。其实译员碰到的闹心场面,简直是“没有什么不可能”,一些外行人,或者那种“半瓶子晃荡的人”,经常让译员郁闷得要死。不管是做自由,还是做in-house,各有各的悲催之处,总结一番,各种血泪:
首先,做口译是世界上最没有成就感的工作。由于口译的特殊性质(听到的那一刻就要立刻翻出来),犯错是难以避免的,整个翻译过程需要眼睛、耳朵、大脑和嘴巴的严密配合,属于高强度体力劳动(所以我们每20分钟换一班)。整个翻译过程需要精神高度集中,大脑高速运转,一旦犯了一丁点错误,就可能影响在座各位的理解,所以我们诚惶诚恐,战战兢兢。而且,每一次同传或者交传,由于一切都是即兴的,犯点小错或者翻得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几乎是无可避免的,就算对资深同传也是如此。如果自我感觉不好的话,沮丧或者受挫的感觉会影响心情好几天。我亲眼见过很多同事或者搭档出现这种情况,我自己自然也不例外。所以同传不但需要具有一颗坚强的心脏,临危不乱,还要能够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,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走出负面情绪,不然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,也不利于信心的建立。
其次,口译是被误解最多的工作。很多人都觉得,翻译嘛,就该什么都会,潜意识里把翻译和词典对等起来了。觉得翻译就该随叫随到,见啥翻啥。笔者在一家非常大的企业工作,有着几万员工,很多部门,同时进行着很多项目(每个项目都处于不同的节点,有不同的问题,牵扯国内国外不同的stakeholders)。每次开高层会议,做报告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说什么,这个人每天都在做同一件事,对要报告的内容了然于胸,但是作为翻译,我们并不了解哪个部门哪天发生了什么事,有哪些进展,出了哪些问题,哪位领导作了哪些指示,而且90%的时候,我们在会前都没有收到相关的资料。因为在座的各位大概也都知道speaker在说什么,所以对于某一事件,speaker三言两语就带过了,但这就苦了同传了,我们绞尽脑汁地从发言人说的每一个字里努力分析他们在说什么,然后在大脑中迅速转换成完整的来龙去脉,把它翻成另外一种语言。在这个过程中(我是指小同传,没有箱子的那种),如果发言人说话声音过低,那么我们在开口翻的时候,可能就听不见发言人在说什么了,于是我们停下来仔细倾听,这时候听众估计就不愿意了,觉得这口译怎么停了不翻了,水平不行啊。如果漏听一两句话的话,整个逻辑可能就串不起来了。笔者所在的公司项目繁多,每天发生的事情不计其数,我们要翻译的内容也包罗万象,从财务,到物流,再到具体的技术问题。
再次,口译是最悲情的工作。我们往往在最后时候被叫去开会,去之前完全不知道会议内容是什么。如果这个会议特别技术,我们根本来不及准备相关的词汇。同传们确实英语比较好,但是我们真的不是电子词典,什么词都会。而且,我们经常会遇见说话乱七八糟的人,颠三倒四,喜欢说半句话就跳到别的话题,或者表达能力差,半天说不清楚自己的观点。这时候同传会非常累,因为我们不能翻半句话,必须一边翻一边剔除一些多余的信息(废话),然后串成完整的句子完整的逻辑(求求各位大人好好学语文),不然外国人会听得一头雾水。但是,也难免会出现不知所云的情况,这时候听众就会怪翻译水平不够,他们永远也不知道,有可能这个发言人自己都没把事情说清楚。如果发言人能够声音清晰洪亮,逻辑清楚的话,我相信我们口译的工作会做得更漂亮(当然也还得在了解相关领域知识的前提下)!还有人说话巨快无比,用中文做shadowing都跟不上,你让我怎么同传!还有一个极端就是发言人语速巨慢(温爷爷就是个例子),做交传可能容易些,做同传的话,把握好节奏非常不易,因为停顿很多,句子出得很慢,估计会把老外急死,还会造成一种同传说话吞吞吐吐的感觉。
最后,长叹一声,真希望我们的顾客和整个社会对口译更加了解更加理解,我相信到那时候,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,我们的工作会做得更好,会议会进行得更顺利,世界will become aneasier place to live。